【摘要】自2016年中央政府提出“房住不炒”和重提“长效机制”后,长沙楼市调控紧跟中央思路,并与高层保持高度一致。“长沙模式”对楼市实施强操控,从地价、房价、购房者及销售行为层层把控,住房销售的绝对价格及涨幅均由政府指导形成,真正做到了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、稳定性及遏制投机炒房。未来,“长沙模式”将是各地可借鉴和参考的最佳样本。
一、土地端
1、持续增加宅地供应,供地政策不打折扣的落实到位
2016年长沙政府公开文件及2017年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文浩在国土资源局指导工作时均提到“要加大土地供应”,2017年后,长沙住宅用地供应规模逐年增长,政策执行不打折扣的落实到位,从源头上缓解住宅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。2019年长沙市六区住宅用地成交1256万方,为2017年成交规模的2.7倍,2020年1-8月已成交1022万方,为2019年全年的81%。
2、土地挂牌采用“双限地”及熔断摇号机制以控制地价
2017年9月出台了“限房价、竞地价”政策,对挂牌地块设置好入市销售价,同时设定土地交易最高限价,若有多人报价并触及最高限价,则停止网拍竞价,采用现场摇号方式确定最终获得者。
2017年10月首宗限价地成交,因土地管控政策刚实施,“双限地”宗数较少,当年仅有3宗“双限地”成交。2018-2019年土拍管控持续深入,“双限地”地块逐年增加,2018、2019年成交的“双限地”宗数分别为21、33宗,占当年土地成交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3%、55%。2020年上半年双限地占比继续增加至59%,并未因疫情减量,同时最高限价上移。
3、通过挂牌时明确住房销售价格及控制企业利润的方式稳控房价
长沙最初商品房限价方式是以过去某一时点均价确定备案价,同时在部分地块挂牌时明确商品房毛坯销售价,可通过精装方式进行售价突破,目前精装备案价原则上不高于2500元/㎡,普遍加价幅度在1500-2500元之间,并由第三方核定成本。2017年底,长沙发改委发布备案价上限为成本法定价核定后企业利润为6%-8%,2019年底再次重申此项约束。
直接限地价、限房价及控制企业利润后,长沙房价上涨更多源于推地起拍价格的上涨,政府通过控制土地起拍价涨幅来控制房价的绝对上涨。
2020年上半年各板块最高限价及历年最高限价走势
二、销售端
1、严格限购、限售
长沙限购政策最严厉,在保障刚需的同时,堵塞各种炒房漏洞,如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落户、离异买房等行为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。同时对企业端整治各类地产乱象,打击捂盘惜售等进行了约束。
长沙限购范围包括芙蓉区、天心区、岳麓区、开福区、雨花区、望城区、长沙县。
①本市户籍家庭在限购区域内已有1套住房的,需不动产证满4年后方可购买第2套商品住房,且限购区域内限购2套;
②市外迁入的户籍家庭(退伍转业、家属随军落户的除外),落户满1年且在本市稳定就业,或在本市连续缴纳24个月个税(或社保),在限购区域内限购1套房;
③未成年人不得单独购买商品住房;
④落户学校集体户口的在校大学生,不得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;
⑤夫妻离异后,任何一方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;
⑥暂停企业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;
⑦已购买的商品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4年后方可转让。
2、严格限贷
限贷政策与大部分二线城市强度相同,从首套房、二套房贷款额度及利率均有细化要求。
首套贷款规模 |
二套贷款规模 |
首套贷款利率 |
二套贷款利率 |
|
商贷:最低30%; 公积金:最低20%; 组合贷款:最低30%。 |
商贷:首套贷款已结清,二套首付最低35%;首套贷款未结清,二套首付最低45%。 公积金:二套首付最低60%。 |
商贷:上浮15-20%; 公积金:基准利率 |
商贷:上浮25%; 公积金:上浮10%。 |
|
三、主政策不变,辅助政策结构性微调
土地端限地价、限房价、限企业利润及销售端限购、限售、限贷政策不动摇,通过不断调节和完善辅助政策项去最大程度的满足自住性需求、控制炒房行为,进而使房地产市场变动更加的可控和符合高层要求。如2018年3月提出刚需购房对象可优先参与“双限地”、144以下户型选房,此类政策像南京、杭州等城市均作过细化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