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作提示
取消
确定
【摘要】鼎信快评:
库存持续收窄,规模回到六年前,二线城市同比降幅最大;
供小于求的局面持续,在限价的政策下,“抢房”现象频繁发生;
都市圈周边三四线城市存销比小,持续看好。
100城库存:库存连续33个月同比下跌
截至2018年4月底,易居研究院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43386万平方米,环比减少0.7%,同比减少7.9%。观察历史数据,2015年以来全国100城库存规模就呈现出持续性的下跌态势,充分体现了近四年全国去库存“战役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当前全国100城库存规模相当于2012年3月的水平,即库存规模回落到了六年前的水平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最近3个月同比跌幅在持续收窄。
城市结构:二线城市库存同比跌幅最大
截至2018年4月底,一、二、三四线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2137、22484和18765万平方米,环比增幅分别为2.4%、-2.1%和0.6%,同比增幅分别为-5.4%、-9.6%和-6.1%。当前三类城市中,一线城市、三四线城市库存有所上升,这或和推盘节奏加快有关。而二线城市库存环比下跌。另外从同比跌幅看,二线城市库存跌幅是最大的。
供求关系:目前已出现连续5个月的供小于求态势
2018年4月份,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为4182万平方米,而成交量为4508万平方米。4月楼市呈现出供小于求的态势,目前已连续5个月出现了此类态势。应该说,限价环境下部分新推盘项目的价格相对低,认购的性价比较高,这也容易带来部分城市出现“抢房”的现象。
100城存销比:新房库存仅用10个月就可以消化完
我们定义:库存去化周期即存销比=当月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/最近六个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平均值,其合理区间为12-16个月,高于该区间说明库存规模偏大,低于该区间则说明库存规模偏小。
2018年4月份,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即库存去化周期为10.3个月,这也意味着市场仅需10.3个月的时间就能消化完这些库存,该数值相比3月份10.5个月有所下滑。观察历史数据,目前存销比在低位水平的基础上波动,这和库存规模依然下滑等因素有关。存销比继续走低,也可以解释近期全国70城房价指数反弹的现象。
结构分类:三线城市去化周期创历史新低
2018年4月份,一、二、三四线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2.8、9.9和10.4个月。相比3月份12.2、10.3和10.6个月的数值,一线城市有所扩大、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有所下跌。
横向对比看,三四线城市的存销比下跌较为明显。当前数值也是2010年以来的月度最低值,即最近9年中三四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达到了最低值。这也得益于本轮去库存周期中,三四线城市棚改等政策释放出的强劲购买力。我们以最近比较热门的丹东为例,实际上丹东在2017年就落实了较为积极的去库存政策,库存状况一直在改善,目前已经出现了连续9个月的去库存周期变小的现象。历史上丹东的去库存周期最高可以达到63个月,而目前仅为13个月。
城市排行:都市圈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存销比较小
经历了本轮去库存政策消化期,可以看出,各个城市的存销比数值差异较大。100个城市中,有20个城市的存销比大于16个月,此类城市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;有25个城市的存销比位于12-16个月之间,此类城市的去库存周期相对适中;有55个城市的存销比小于12个月,此类城市的去库存周期相对偏小。
具体城市看,环京区域的部分城市即主要为“北三县”的城市,去库存周期明显偏高。真实情况在于,此类城市库存量其实已经很小,但是新房交易非常低,这样容易带来去库存周期偏高的“假象”。而观察其他城市,可以看出,都市圈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存销比较小,比如说南京都市圈中的扬州、马鞍山和滁州等。
上一篇:热点话题冷思考丨长租公寓竞速赛,投资机会与挑战各几何?
下一篇:公司更名公告